
全部分類
工信部認定
- 分類:藍合商學院
- 發布時間:2020-07-28 00:00:00
- 訪問量:0
概要:工信部認定
詳情
一、項目概況
工業 4.0 的崛起,將整個世界帶入前所未有的高新科技時代。而3D 打印技術作為核心科技的最佳代表,無疑是當代科技產物中最耀眼的明星。作為工業 4.0 中“智能生產”、“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的三大核心主題的關鍵技術,3D 打印技術集成大規模生產和手工生產的特點,促使生產過程向高效、優質、便宜的方向發展,代表了未來智能制造的方向。據 Wohlers 報告統計,2015 年全球增材制造設備市場保有量格局中,歐、美國家占有率 67.9%。其中,北美國家占有率 39.7%,歐洲國家占有率 28.2%,均呈現下降趨勢。亞洲國家占有率為 27.5%,呈現小幅上升趨勢。從國別看,美國的設備保有量占有率居首,高達 37.8%,相比 2014 年下降了 0.3 個百分點。德國設備保有量占有率達居其次,高達 9.6%,相比 2014 年下降了 0.1 個百分點。中國(不含臺灣地區)后來者居上,居第三位,保有量占有率由 2014 年的 9.2%升至 2015 年的 9.5%,增長 0.3 個百分點。在國務院一系列增材制造(3D 打?。┫嚓P規劃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裝備性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日益拓展,生態體系初步形成,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然而,中國 3D 打印產業依然面臨很多嚴峻的問題。數據表明, 阻礙 3D 打印普及的因素來自人才缺乏、評測系統不健全等?,F有的3D 打印技術與人才規模,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 3D 打印行業的整體需求。只有解決了這些瓶頸,才有可能通過 3D 打印技術引爆“智能制造”,最終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二、 3D 打印產業發展預判
3D 打印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涉及到機械、材料、光電、軟件及建模等多學科,需要專業的、高素質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人。未來, 3D 打印將朝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性能更優、質量更可靠的方向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科技力量。在全球發展的大環境下,3D 打印技術在國內日趨升溫。2012 年中國 3D 打印市場規模約 10 億元,2013 年翻了一番達到 20 億元,2014 年到達 40 億元左右,近三年每年翻一倍,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預計我國 2017 年有望達到 80- 100 億元。我們堅信未來三到五年是中國 3D 打印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到 2020 年,3D 打印產業有望實行全面產業化。隨著 3D 打印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市場前景不斷發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其中, 相應的企業對 3D 打印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我國 3D 打印行業的專業人才缺口超過千萬,制造行業對 3D 應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約為 800 萬人,且需求還在不斷攀升。
3D 打印工業市場契合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可廣泛運用于汽車行業、航空航天、機械工業、醫療行業等市場需求大、發展潛力大的領域,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成本的不斷降低,將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隨著 3D 打印逐步與各行業的深度結合,3D 打印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將更迫切和富有多樣性。
三、 3D 打印產業的政策支持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 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 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7 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 年)》的通知、工信部聯裝〔2015〕53 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科技部:“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重點專項 2018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國科發資〔2017〕294 號附件 7;
關于印發陜西省“十三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關于積極發展 3D 打印技術加速廣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印發
《杭州市關于加快推進 3D 打印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四川省增材制造(3D 打印)產業發展路線圖》的通知、川經信辦新興〔2014〕89號;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云發〔2016〕20 號;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貴州省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黔府發〔2017〕23 號);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 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 年)》的通知、湘政發〔2015〕43 號;
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的意見、湘經信裝備〔2014〕433 號;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制造 2025 湖北行動綱要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落實〈中國制造 2025〉行動綱要》的通知、內政發〔2017〕1 號;
江蘇省政府關于印發創新型省份建設推進計劃(2013-2015 年)的通知、蘇政發〔2013〕110 號;
福建省關于印發促進 3D 打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閩經貿技術〔2013〕567 號。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是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成立、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登記、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類事業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從事人才培養、人才交流、國際合作、智力引進、人力資源服務、人才領域研究咨詢等方面工作的機構。中心前身為創立于 1985 年 1 月的電子工業部人才交流咨詢服務中心,1992 年 10 月成為獨立事業法人單位,歷經了“機械電子工業部人才交流中心”、“電子工業部人才交流中心”、“信息產業部電子人才交流中心”多個發展階段,2008 年 12 月正式更名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多年來,中心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工作的實施單位之一,圍繞“服務人才”宗旨,以政府服務、行業與企業服務、院校合作為主要業務方向,銳意進取,開拓前行,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心是中國人才交流協會國家機關人才交流機構分會會長單位,承載著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辦公室等多重職能。
在多年的人才工作中,中心積累了豐富的資源,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德國氟蘭霍夫研究院等 2000 余家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業務拓展至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瑞典、新加坡等全球二十多個主要發達國家,服務企業超過 10000 家,形成了國際人才交流、全國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養、“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大賽、“藍橋杯”軟件學院、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班、中高端人才招聘等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核心業務體系,組織各類出國考察培訓團組 1000 多個,向國外派遣各種層次的技術和管理交流人員 10000余人,引進外國技術和管理專家數千人次,在國內組織了上百萬人次參加的多種專業培訓,為不同層次的管理、技術崗位培養了大批人才, 向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教育文化機構推薦了大量高層次人才,為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心也獲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和首都精神文明“雙文明”單位、北京市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范單位。
未來,中心將嚴格遵照國家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緊跟新工業革命快速推進步伐,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專業人才,圍繞人才發展推進國家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實力的國際化人才機構,為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五、什么是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的,以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在各行業、各崗位的廣泛應用為基礎,面向社會,檢驗應試人員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應用知識與能力的全國性水平考試體系。
六、 為什么要開展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
隨著國家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工業和信息化技術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并深入到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熟練掌握工業和信息化技術知識已成為社會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各單位也把擁有一定的技術應用能力作為干部錄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上崗資格的重要依據之一。鑒于社會的客觀需求,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于 2004 年面向社會推出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目的在于以考促學,向社會推廣和普及工業和信息化知識,也為用人單位錄用和考核人才提供一個客觀、公正的標準。

七、 報考對象
社會各界人士均可根據自身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科目進行學習、接受培訓、參加考試。報考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的考生不受國籍、年齡、職業、學力及戶口所在地等限制,報名時須持身份證、護照、軍人證等有效證件,未成年人可持戶口本,由經認定的認證評測中心接受報名。
八、 考試形式
各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認證評測中心負責整個考試的組織工作,所有考生可以通過任意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中心報名及參加考試,考試過程采用無紙化上機操作。
九、考試時間
社會各界人士均可根據自身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接受培訓、參加考試。學員在指定的考試中心參加上機考試,時間為 120 分鐘。
十、認證證書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應用人才測評證書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頒發,得到了各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是社會從業人員勝任相關工作崗位的操作能力證明。該證書終身有效,證書持有人可通過官方網站 http://www.ncie.gov.cn 查詢證書真偽,且證書持有人相關信息將被納入中心相應人才庫,供各用人單位優先選拔錄用。

十一、考試科目

十二、認證管理及運營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增材制造(3D 打?。┭芯吭?/span>(工信教培(北京)科技發展中心)作為此認證管及運營單位,一直致力于為用人單位提供對在崗人員進行相關技能水平的評價標準研究,研究院在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建立崗位技能人才考評體系為核心,與各行業的相關機構進行創新性和開放性的合作,選擇具備條件的培訓機構、院校,實施項目的培訓、考試工作,并開展相關業務的指導,努力推動此項目全面、健康、有序地發展。
工業和信信息化部應用人才認證測評中心 (山東)
負責人:許老師
電話:400-889-0566,0531-87964315